互嵌式社区的“共生密码” 9月9日,在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剪纸、拉二胡、跳舞,老人们各得其乐,一幅民族团结的和谐画卷徐徐展开。这个拥有8632户18326人的社区中,少数民族居民达6963人,占比38%。如何让这么多民族亲 如一家?长城花园社区用实践给出了答案。 香园村:从物质“富口袋”到文化“富脑袋” “梆子响,秦腔亮,各族乡亲聚一堂!”9月9日,吴忠市红寺堡区香园村文化大院里热闹非凡,板胡声、唱腔声交织在一起,各族群众围坐在戏台前,跟着经典唱段轻轻哼唱,其乐融融。“每逢春节、元宵节,耍狮子、扭秧歌、写书法,咱们各族兄弟在一起欢声笑语,比走亲戚还热闹!”文化名人郭锐放下板胡,笑着说起村里的文化趣事。 303户移民融入“幸福大家庭” 9月5日,在宁东基地宁东镇灵新社区的民生救助窗口,网格员高小梅正耐心地为赵俊林讲解办理临时救助的流程和所需材料。赵俊林是一位移民,他的儿子不慎摔伤,急需救助。“我的工作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这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高小梅深有感触地说。 “微行动”汇成大团结 在同心县豫海镇新华社区,一位新疆维吾尔族姑娘的舞蹈课堂,一群大学生志愿者的课后辅导班,以及节日里飘香的各民族美食,正绘就一幅民族团结的鲜活画卷。这里没有气势磅礴的口号,只有志愿者们日复一日的暖心行动——这正是这个多民族社区和谐共处的“密码”。 宁东镇:籽籽同心一家亲 6月12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宁东镇建安社区的“美丽工坊”里,10多名“织女”围坐在一起,一边灵巧地编织着手中的毛线,一边唠着家常。五颜六色的毛线在她们手中翻飞,逐渐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居民马哈各每天送孩子上学后,便会来到“美丽工坊”编织。“手工编织收入加上公益性岗位,每月收入3000多元,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啦。”她开心地说。 一堂非遗课 “云”牵六地情 “哇,原来精美的皮影,竟是用牛皮雕琢而成的。借助线上平台,四省(区)六地六校跨地域,亮出自家的非遗“绝活” :金凤区第十八小学的师生们,展示篆刻技艺全过程,从牛皮的打磨到印兑的精细雕琢,每一步都凝聚着匠心与传承。在海南省海口市龙岐小学,学生们详细讲解并动手制作黎锦、黎族藤编,还介绍独具特色的鹧鸪茶文化,让屏幕前的同学们仿佛置身于海南的热带风情之中... 农家小院的“季度茶话会” 5月29日,海原县贾塘乡黄坪村马国礼家的小院里充满欢笑声,黄坪村和马营村的回汉群众如约相聚,举行“回汉情深,共创民族团结”季度茶话会。自2023年初以来,这样的聚会已举办10次,成为两村群众守望相助的见证。 26个特色服务平台背后的治理密码 5月29日,走进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朝阳街道万盛社区,26个特色服务平台清晰罗列,从家政服务到心理咨询,从学生托管到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引进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让居民足不出户便能解决柴米油盐的烦恼,满足居民衣食住行的需求,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温馨桥梁。 志愿者是家里的“常客” 5月26日,西吉县吉强镇湖滨社区居民郭玉英又念叨起来:“这周末,社区志愿者是不是又该来了?”简单的话语背后藏着一个暖心的故事…… 山坳里的思政课 5月14日上午,距离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园20公里外,两道山梁包裹的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黄堡村,正在此地开展“三同”实践活动的自治区党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第63期中青一班学员,联合清华大学学生代表、黄堡小学师生代表及其他代表约180人,在红军长征经过张易镇90周年的历史节点,以“传承红色基因 共育薪火传人”为主题,在黄堡小学开展了一场特殊的思政课。 海城街道:多民族和声唱欢歌 5月7日,在海原县海城街道黎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年近七旬的张万仓和老伴在享用午餐。“这里的饭菜既实惠又可口,吃完饭还能唱唱歌、下下棋,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张万仓笑着说。 融媒 公益大集进社区 共绘团结同心圆 山高水长歌声远 银川公安:籽籽同心一家亲 警民共绘新“枫”景 黄河岸边是故乡!贺兰县为云贵川务工者庆祝火把节 时政镜距离 | 共奏一曲团结歌 手绘连环画 | 宁夏共情的四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