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在第八届枸杞产业博览会主旨演讲环节,宁夏大学客座教授袁汉民分享了题为《中国枸杞遗传进化与苦味药用枸杞新品种选育研究新进展》的主题演讲,从苦味药用枸杞新品种选育角度为我区枸杞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袁汉民介绍,宁夏枸杞种质资源丰富,野生苦味枸杞就是其中一种。野生苦味枸杞中的澳洲茄碱是一种具有多靶位、多通道抗癌作用的物质,其药用价值极高。尽管苦味枸杞在医药领域有很大开发潜力,其产业化发展却面临瓶颈。
“过去一年,我们团队研究的最大进展之一是发现大果苦味枸杞资源。”袁汉民说,苦味枸杞是“医药专用型”枸杞代表,但传统认为苦味枸杞,尤其野生种果小、晒干后商品性差,这限制了其产业化发展。而此次大果发现显著提升了商品价值,不仅能满足药用需求,在外观和经济效益上也有了很大提升,为种质创新开辟了新路。
袁汉民说,要实现枸杞产业的长远发展,还需从更基础的种质资源研究入手。“枸杞属的野生资源研究工作一直较为薄弱。中国枸杞属种间亲缘关系尚不清楚。而其遗传进化研究对于枸杞种质资源收集和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袁汉民介绍,近一年来,其团队收集了覆盖全国及部分国际区域的150余份枸杞种质资源,并运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手段绘制DNA指纹图谱,首次清晰确认了我国枸杞资源的“家谱”——包含8个种和3个变种。基于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研究,其团队筛选出一批高澳洲茄碱含量的苦味枸杞种质资源,并成功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这些成果将为开发高品质、高药用价值的枸杞产品提供有力支持。
袁汉民认为,宁夏作为枸杞原产地,其独特地理环境赋予枸杞不可替代的健康价值,高端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可以通过深度挖掘遗传资源,定向选育高附加值药用新品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宁夏枸杞走向国际市场。(记者 马雨馨 李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