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中宁县恩和镇红梧村肉羊良种繁育场内,羊场托管负责人任琯挥着铁锹搅拌着红枣、玉米等作物混合饲料。边上堆放着几袋苹果,粉碎后混合用于做羊的饲料。“我们场里的羊个个都是宝贝,营养好才能长得壮、身体棒、得病少,场里才能收益高。”任琯说。
2020年,恩和镇筹资500万元改造红梧村移民空置牛棚,建设标准化羊舍192间,配套建设办公房、消毒室、兽医室、兽药房、饲料加工房等附属设施用房,建成红梧村肉羊良种繁育场。截至2021年底,羊场的基础母羊存栏量达1350只,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9万余元。
“羊场建成后收益还不错,但村集体在经营过程中,发现羊场存在投入大、人工成本高、运作效率低等问题。”红梧村党支部书记李兵说。今年,红梧村转变发展理念,主动求变,试点开展“委托经营”,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能人带动+联合托管+固定投资收益”的合作模式,村集体以羊只活体、羊场机械和羊场固定资产入股,与会经营、懂管理的致富带头人任琯签订联合托管协议,负责羊场的托管运营。
红梧村羊场联合托管模式运行4个月以来,运转效率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不再承担用工用料支出,一年节省人工、饲草成本71.4万元。任琯作为羊场负责人,通过科学化养殖,探索出“四高、六早、二月、一全”的“4621”模式,养殖效率和出栏率都明显提高。目前,红梧村肉羊良种繁育场,有湖羊1000只、萨福克羊和“澳洲白羊”500多只。 预计今年5月份出栏300只到500只,收益30万至50万元。
“羊场致力于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充分了解羊儿的饮食习惯,特别注意枸杞、枣子、玉米、苹果、花生等作物的搭配比例,保证羊可以营养均衡。这样羊得病情况就会减少,场里的损失也会减少,效益就自然高了。”任琯说,场里还安装自动化饮水设备,确保羊儿能喝到干净的饮用水,并在喝水的时候放一些轻音乐,疏解羊儿的心情,促进羊的消化。总之,养羊就像养孩子一样,要照顾好它的方方面面。
同时,红梧村发挥村集体经济带动引领作用,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把“扶贫羊”变为“致富羊”。“羊场现在带动固定工人10人、临时工近30人、贫困户30人务工。场里优先考虑无劳动能力、家里有孩子念书情况的群体,为红梧村、双井子脱贫户、边缘户中无劳动力的11户30人,每人配股3只基础母羊,每人每年分红1500元,实施‘借羊养羊’的滚动扶贫模式,增加群众收益。”李兵说。
这种模式实现监测户、脱贫户肉羊养殖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转变,稳定群众收益。有了羊场,残疾人杨保东获得务工的机会。羊场配送3只母羊,而且赠送小羊羔,杨保东则每天在羊场务工两个小时。现在,他家里有10只羊,年底将达到20只,预计收益近2万元。
“我从老家搬到红梧村,生活水平很低。自从红梧村办了羊场,借助这个机会,我去年6月份进入羊场务工,每个月能挣个3000元。工资稳定,家庭生活逐渐好了起来。”红梧村村民尚鹏程说。
“羊场年末羊只存栏将在2600只以上,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30万元的收入。”恩和镇党委副书记马琪宸说,红梧村试点开展“联合托管”模式,打通了集体经济专业化发展道路,村集体经济发展前景更加广阔。辐射带动沙滩村、曹桥村、刘桥村“三村联营”发展肉羊养殖,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取暖”,形成资源通用、养殖互助、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运营新格局。(宁夏日报记者 杨志挺 见习记者 姬禹 李昊斌 文/图/视频)
推荐视频